“最近我想從股市中拿出一點錢來,去銀行買點基金,可是銀行理財柜臺上的工作人員給我介紹了這款產品,說是一款最新的理財產品,又有基金投資功能,還有保險的作用,能幫我看看是怎么回事?買這種理財產品劃算嗎?”一位朋友的母親打來電話咨詢。
原來,這是一款新推出來的投資連結保險(平常簡稱的投連險),我向她仔細介紹了一下這個產品的特點。而她這個經歷,令我萌生了一個想法,就是在咱們這個欄目上和大家好好談談銀行保險的問題。
謹防誤導下的“存款變保單”
說起買保險,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通過代理人渠道來“被推銷著購買”,很少有人會專門跑到銀行柜臺去主動買保險。
也正是由于這樣的保險消費,加上部分市民對保險還存在一些誤解和“反感”,才經常會出現當市民跑到銀行存款,或是選購各類理財產品時,銀行理財柜臺人員會向市民推薦保險產品的情況。
素質較好的理財人員,會根據客戶的情況,適當推薦他(她)本人認為合適的保險產品給客戶,客戶也沒什么怨言;而一些素質較差,或是急于完成任務的理財人員,則可能出現“誤導”消費者購買本不愿意購買的保險,從而產生“存款變保單”、“買基金的人卻抱回來一張保單”,最終產生糾紛。
其實,存款、基金、銀行理財產品和保險,這些金融工具都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只不過不同的情況,不同的人群,應該在各種資產的比例配置有所不同,有所側重。
“存款變保單”,對于一些只知道存錢和投資,不知道安排保障的人來說,有時候并非壞事,反而可能促進他們的保險意識,讓他們慢慢開始接觸保險,合理地安排家庭保障。但是,由于銷售人員主觀“誤導”而產生的“存款變保單”情況,實在不是那么合理,甚至會加重消費者對保險的誤解。
而從我們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我們自己也要對于銀行保險(銀行里代銷的保險)有一些較清晰的認識和理解,至少有些基本概念要搞清楚,這樣才不至于被一些專業素質或職業道德不佳的銷售人員“忽悠”了。
銀行保險不是銀行產品
一些消費者以為,銀行保險產品在銀行銷售,自然就是銀行的理財產品,因此當推銷人員介紹說該銀保產品有這樣那樣的優點時,出于傳統上對銀行的信任,很多消費者往往沒有經過仔細詢問就貿然購買,事后才發現只是保險產品,而不是自己初衷想要的理財產品,于是又要退保,如果在十天猶豫期內還好,可以全額退保;如果已經過了十天的猶豫期才發現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再去要求退保,就會損失本金。
事實上,目前我國各家銀行,包括外資銀行銷售的保險產品,都是銀行與保險公司的代銷合作產品之一,就像銀行里賣的開放式基金只是銀行幫助基金公司代為銷售一樣。保險公司利用銀行星羅棋布的渠道、網點進行保險銷售,銀行并不直接開發或經營保險產品。
因此,雖然消費者是在銀行的營業場所里買的保險,簽訂的保險合同,但實際上,這份保險合同反而是與銀行無關的。如果該合同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問題,比如要退保,比如要理賠,投保人還是要找到保險公司來協商解決,銀行在這中間不會“摻和”進來。
銀行保險“也還是保險”
雖然銀行保險是在銀行里銷售,其宣傳單頁等也經常和基金、各種理財產品放在一起,甚至銀行理財柜臺上的工作人員在推銷過程中,也總是喜歡將存款、銀行保險、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等放在一起,向消費者進行比較式的介紹,但作為消費者,自己心里要有數,銀行保險究其本質,還是一個保險產品。
“我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是想買純投資的工具,還是要買理財保險功能都要的,還是要買單純保障的產品?”面對銀行保險時,消費者不妨這樣反問自己。
也正因為銀行保險終究還是一款保險產品,因此在選購時,要特別注意問清楚其中的保險功能具體細節。
比如,身故保障是僅僅保意外情況下,還是意外或疾病都可以得到理賠?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發生事故,是否有多倍累加保障?又比如,這產品內含的重大疾病保障主要承擔哪些疾病?什么情況下是屬于除外責任?
此外,銀行保險不是銀行儲蓄,如果中途想要退保,可能會出現本金的損失,這也是銀行保險和銀行儲蓄的最大區別之一。比如銀行渠道銷售的某五年期分紅型兩全保險,每份1000元,第一個保單年度的現金價值是953元,如客戶投保后急需用錢,在第一年只能拿回953元。為此,我們在購買傳統型的銀行保險前,不妨問問中途退保能拿回多少錢?有沒有每年對應的現金價值表可以提供看看?
學會計算收益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學會自己計算銀行保險的真正收益率,而不要盲目聽從工作人員的介紹和比較。
比如,銀行保險中有一個常見的險種,就是一次性繳費的分紅險產品。工作人員會通過宣傳資料的掩飾,告訴我們在“高中低”三種情況下,我們投入的保費會有一個怎樣的累積。實際上,分紅部分是非保證利益,很多銀保產品的“分紅”并不像消費者想象的那樣“高額”。而且,每年的分紅值通常都是按照保單當年的現金價值部分乘以分紅率得出的結果,而不是以所有的保費投入為計算基礎。比如,一份5年期銀行銷售的分紅型兩全保險,產品本身內含的年收益率為1.8%,第一年的分紅收益率約為1.7%,合計起來,實際收益率是低于3.5%的。
又比如,這幾年銀行保險中還有一類常見的險種,就是萬能險。服務好一點的銀行,經常會在自己的大堂內張貼自己所代銷萬能險的當月結算利率,細心的消費者可能會發現,最近,萬能險的年化結算利率已經從前兩年的3.35%左右提升到了5%上下。但是我們消費者一定要知道,這個險種報告的結算利率,是針對個人投資賬戶中的資金運作結果而公布的,而不是指你所有投入的保費(萬能險保費一部分進入保障賬戶,一部分進入投資賬戶)。因此,可不要被某些推銷人員“萬能險收益率遠高于銀行存款”這樣的說辭“迷惑”了。
而銀行柜臺銷售的固定收益型保險、投資連結類保險,也都在收益計算上有各自的不同,消費者應該事先了解清楚。
當然,說了這么多,我們并不是否定銀行保險,而是提醒大家,要對銀行保險有一個初步的正確的認知,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購,以免買錯對象。
總的來說,相對于保險代理人渠道而言,銀行保險產品設計一般相對比較簡單,消費者比較容易理解。另外,銀保產品收取的各類雜費要低一些,購買也很便捷,這些也都是銀保的可取之處。
業內動態:滬保險業新推兩項服務保障繼2006年10月推出《杭州市個人營銷新型壽險產品服務承諾》以來,杭州保險也在杭州保監局的指導下,繼續探索制定標準化服務的道路。今年,杭州市保險同業公會制定了《杭州市財產保險公司車險理賠服務承諾》及《杭州市壽險同業窗口服務標準》,將于2007年11月1日起統一實行,杭州23家財產險公司和25家壽險公司參加了此次服務標準,承諾規范車險理賠服務標準及窗口服務標準。 此次標準承諾,財產險公司必須設立24小時報案專線電話,并提供實時服務,查勘、定損人員要實行掛牌服務,接報案后15分鐘內與客戶聯系,商定查勘事宜,在工作日約定到達查勘現場的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杭州行政區域內)。另外,保險公司不得指定汽車修理廠(店),可根據客戶要求推薦汽修廠(店)供客戶選擇,并協助客戶對修理價格、質量、工期進行監督。若客戶索賠單證齊全,對索賠金額雙方達成一致的,僅涉及車損的賠案,5日內支付賠款(節假日順延);涉及人傷的賠案,10日內支付賠款。 此外,各壽險公司承諾其客戶服務熱線電話和投訴專線電話應當在服務場所標示,并保證上述電話全天候開通;投訴處理機制應當健全和完善(包括投訴記錄、處理過程和結論以及客戶滿意度反饋機制),投訴處理快捷,客戶滿意度高;投訴處理流程應公示,等等。 |
本文經許可,摘自第一理財網(www.Amoney.com.cn)
在品牌經營過程中,成功品牌之所以區別于普通品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成功品牌擁有家喻戶曉的知名度,消費者能在第一時間回憶起品牌名稱。更重要的是,能夠突出品牌個性與價值,與消費者身份、品味相符。
(2022-04-15)包裝設計、飲料包裝
(2022-02-15)杭州,2025年7月6日 – 杭州石特廣告策劃有限公司憑借卓越的品牌策劃與視覺設計實力,成功簽約浙江中昌水處理科技有限公司6本系列宣傳畫冊設計項目。該項目體量龐大,總頁數近百頁(P),是石特廣告在工業制造與環保科技領域品牌形象塑造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2025-07-06)